• 0539-8129682
  • lyshszh@ly.shandong.cn
  • TOP

     网站首页  机关党建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信息公开  我要参与 
     组织信息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组织网络 
     组织会议 
     时政要闻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基层新闻 
     典型经验 
     应急救援 
     应急救护 
     人道救助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财务信息 
     募捐资格 
     物资捐赠查询 
     资金捐赠查询 
     物资捐赠使用公示 
     资金捐赠使用公示 
     社会捐赠公示 
     红十字会员 
     红十字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应急救护培训 
     我要求助 
     捐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典型经验 >> 正文

典型经验

    打造让群众称赞的救助品牌——山东省滨州市红十字会打造“情
    2019-02-20 admin  审核人:

    (张春中、庄艳)近日,“中国金·金尖庄杯”《情暖滨州》2018年度颁奖典礼在滨州传媒集团演播大厅举行。一个个先模人物,一段段动人故事,让现场观众泪流满面。

    据悉,大型公益救助栏目《情暖滨州》由滨州市红十字会和滨州传媒集团联合主办。自2018年7月开播以来,该栏目已经制作、播出了《苦难前行:家贫志坚姐妹俩》《何处安放的童年》《海燕之歌》等5期节目,共为身处困境的群众募集善款51.48万元。

    “我们打造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使无助者有助,让悲观者坚定生活的信心。”滨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韩玉水说。

    搭建平台:把好故事讲出来

    滨州市是全国红会系统理顺体制较早的市级红会,半年之内全部理顺县区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滨州经验”,曾多次被《中国红十字报》等媒体报道推广。在新时代,如何搭建一个救助平台,让助人者和受助者自觉牵手,是滨州市红会近年来不断探索的一个命题。

    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滨州市红十字会与滨州传媒集团领导在这一问题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决定联袂打造“情暖滨州”救助平台,从此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并一炮而响。

    “情暖滨州”栏目的宗旨是传承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坚定人们携手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营造“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共同建设更加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

    栏目主题是记录困境中的坚强,传递社会的温暖。他们运用电视短片、现场访谈等形式,采用纪实手法,真实展示主人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现实状况,反映其美好的品格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引起社会的共鸣,彰显滨州人的大爱情怀。

    栏目初定每期募集救助金5万元。目前,五期栏目共募集资金51.48万元,其中录制现场捐款29.62万元,微信捐款3.86万元,其他捐款18万元。募集物资折合现金1.5万元。参与捐赠的有幼儿、中小学生、普通群众、机关干部,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医疗机构等。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解决了栏目主人公学费、生活费、医疗费等问题,减轻了50—90%的债务负担,充分展示了滨州人“互帮互助,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感人形象。

    《情暖滨州》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民生关注》和《鲁北晚报》后续跟进,手机版“消息牛”微信推介,全面深入的报道助人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社会各界与《情暖滨州》栏目的呼应,有效提升了栏目的宣传效果。

    栏目的播出带动滨州电视台收视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情暖滨州》公益联谊群直接和间接好友达到3万多人,“消息牛”点击率5个月内单条突破1万多人次。目前,以滨州温州商会为代表的爱心企业联盟、以滨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王琦女士为代表的爱心团队已与《情暖滨州》栏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第四期《海燕之歌》主人公宋海燕经市委宣传部网络办、《滨州日报》社、市红十字会推荐,获“中国网事·感动山东”十大公益人物。

    “‘情暖滨州’不为煽情,人文关怀是栏目的根本导向,我们就是想通过这个栏目的传播和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关心关注关爱身边的人,让公益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情暖滨州》栏目负责人米玉红说。

    现场认捐:把好声音传出去

    邹平县魏桥镇冢子村袁新如、袁新捷姐妹俩,父亲身患糖尿病、心脏病去世,妹妹袁新捷又查出肾病综合征,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全靠母亲一人在工厂打工。不幸的是,母亲上班回来把胳膊给摔折了,只能靠一只手在工厂里干活,回家还要照顾妹妹。

    面对家庭的不幸,姐妹俩不约而同地都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辍学,把钱省下来留给对方。

    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袁新如从15岁就开始瞒着家人偷偷地跑出去打工。家庭的艰难和不幸,让这个女孩除了更加努力的学习,似乎别无选择。妹妹袁新捷因病在家休养了半年没有上学,重新上学不到一个月,期末考试又考了全班第一。姐妹俩宛如遭受重压的小草,在生活的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相互依偎,寻觅着阳光的方向。

    “父亲虽然没有给我和妹妹特别好的生活,但我要去弥补那一切,让母亲和妹妹过上好的生活。”面对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袁新如这样激励自己。

    家贫志坚的袁新如姐妹俩的故事通过“博爱滨州”栏目播出后,通过现场和网上募捐,社会各界共为姐妹俩捐款7万余元,有效解决了姐妹俩上学、治病的费用。

    今年51岁的张山林,是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西辛村村民,女儿出生不久,张山林和妻子因感情不和离婚。

    20年前,身体健壮的张山林患上了糖尿病,近几年又先后遭遇截肢和眼睛失明,生活中更是彻底离不开刚刚9岁的女儿张凌菲。他住院回来以后,大小便都解决在塑料袋里,七岁的小凌菲帮他提溜出去。

    邻居给她一块糖,小凌菲舍不得吃,她说:“给俺爸爸留着,俺爸爸要是低血糖了,俺就给他吃两块就过来了。”

    父女俩靠低保艰难度日,去掉张山林的医药费,所剩无几。小凌菲品学兼优,别看年龄小,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十名。考虑到小凌菲的家庭情况,学校全部免除了她的书费、资料费包括午餐费。

    “一开始这个孩子吃的特别的不坦然,每次都是再给她添,她才要,从来不主动举手去要。”张凌菲班主任李莉说。

    问其原因,她说:“因为爸爸没拿钱啊,我不好意思啊。”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对于幼小的凌菲来说,让爸爸的眼睛能看得见,让爸爸能站起来,每天送她上学,这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我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就够了……”当记者问她有什么梦想的时候,小凌菲这样说。

    小凌菲的故事在“情暖滨州”栏目播出时,节目现场振奋感人、催人泪下,多家爱心企业和人士当场为像小凌菲一样的孩子捐赠善款92897元及价值万元的图书、书包等学习、生活用品。

    “红十字会的力量是有限的,社会的力量是无限的,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相信、参与、支持红十字会的工作,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度过暂时的生活难关。”滨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司春峰说。

    爱心回流:把好传统留下来

    在滨州市,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为别人献爱心,当他们自己身陷困境的时候,社会各界纷纷对他们施以援手,爱心回流,感天动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生动体现。

    今年56岁的宋海燕,曾是滨州市机电公司的一名职工,与丈夫离异后,她独自一人带着儿子生活。2002年,单位效益不好,宋海燕成了每月靠领200元救济金生活的下岗职工。后来她在路边开了一家小餐馆,因为不懂经营赔了不少钱,小饭馆勉强支撑两年后最终关门。

    想要尊严就得自食其力。要强的宋海燕三天两头跑劳务市场寻找新的出路,由于没有学历、没有特长,要干就只能捡别人都不愿干的活。2006年3月,宋海燕接下了第一份工作——打扫滨州医学院的厕所。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校区近50间厕所被宋海燕打扫的干干净净,就连地面都被她擦的一尘不染。在打扫了一年零八个月的厕所后,宋海燕被调整到医学院学生餐厅做保洁员。

    滨州医学院特教学院大都是残疾学生,宋海燕发现有不少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打饭不方便,于是她就提前把自己的工作做完,空出时间帮忙给学生们打饭。

    “不管哪一个孩子生病了,我就会给他们送饭,一天三顿,发烧的、受伤的,我都会给他们送饭;家庭条件不好的,冬天给他们买棉衣;他们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买。”宋海燕说。

    多年来,宋海燕为湖南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十几个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地区累计捐款5万余元。一个收入微薄的保洁员,十几年坚持不懈的用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母亲说了一句最让我记忆犹新、深有体会的话,一件事,一件平凡的事情,你坚持去做,那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事情。”宋海燕的儿子郑晓龙说。

    2018年5月,不幸降临到宋海燕身上,经医院确诊,她罹患乳腺癌。

    “宋阿姨是非常乐观的人,虽然她得了这个病,但是她的心态非常的好,积极的配合治疗。这次化疗结束之后,还要做一个月的放疗,后面还要做5到10年的内分泌治疗,过程比较漫长,这个费用是比较高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两腺科主治医师郭丰丽说。

    患病后,宋海燕前前后后花了12万块钱左右。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从此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妈妈活着的时候,只要为别人做事就很快乐。如果我走了,一定要通过红十字会把我的遗体捐献给我服务的滨州医学院,让学生们做实验用;把我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让他们有机会重见光明。”宋海燕这样对儿子说。

    宋海燕的故事感动全场,现场200余名观众无不泪流满面。许多爱心企业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宋海燕的敬佩之情,短短几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为她捐款108221.85元。

    这样故事还有好多……

    “‘情暖滨州’栏目展现了大爱至善的高尚品格,无愧于群众的称赞,无愧于社会的认可,希望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队伍中来,将红十字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滨州市政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潘青说。

    【关闭窗口】
  •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府佑大厦B座10楼   电话(传真):0539-8129682   邮编:276001
  • 电子邮箱:lyshszh@ly.shandong.cn

临沂市红十字会 主办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6973号   技术支持: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