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中
自2005年9月进入红十字会工作,转眼已经10余年了。
刚到红十字会时,我本能地通过网上搜索,希望能够了解一些红十字知识。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红十字文化的东西实在太少,在各大搜索引擎里出现的大都是红十字会的工作动态,红十字知识和有关红十字理论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我,尽快熟悉红十字工作并努力为传播红十字文化做点什么。
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我了解红十字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撰写综合性的文字材料了解,二是到基层调研和直接参与活动。
期间,四川汶川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相继发生,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红十字人昼夜加班,我既被社会各界“井喷式”的捐赠热情感动,也为红十字人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动。这段时间里,作为党组秘书,我把自己对红十字的理解更多地融入到各类领导讲话、工作报告、政务信息等材料中。
2013年9月,会里安排我负责宣传工作。这一变动,为我研究红十字理论、传播红十字文化提供了更多机会。
人道传播:从严肃端正到灵动活泼
从撰写领导讲话、工作报告、政府公文等严肃文章,转型撰写可读性较强的新闻稿,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由于有长期从事文字材料工作的经历,总体感觉消息类稿件相对好写一些,理论文章的写法也不陌生,但通讯类稿件对我来说却是全新领域,它完全不同于工作信息、工作总结之类的写作方法,一时间让我颇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举行的业务培训外,我平时注重研究《人民日报》《中国红十字报》《大众日报》等报纸的头版头条文章。看得久了,便自己总结出了新闻通讯写作的基本“套路”:在导语先通过一个最近事件或动态信息导入,特别要用心设计好大标题、小标题。可以说,一篇通讯只要设计好大小标题,就成功了80%;之后,再把手头的素材分门别类装进这三个“口袋”。在段与段之间,要有过渡句,能够承上启下、文气畅通。
一言以蔽之,通讯稿的撰写要做到“三个好”,即角度好、标题好、素材好。
如何提高中稿率?我的体会有二:一是经常读报。在读报过程中,我会留意各版面最近都在刊发哪类稿件,了解用稿“风向标”,及时把握“新闻点”。二是“投其所好”。要注意研究各版面编辑的编辑风格和用稿喜好,做到有的放矢。那种不顾“新闻点”,不顾编辑感受,一厢情愿地把一些不合时宜的“残羹冷饭”式稿件硬往编辑邮箱里塞,结果自然是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由于肯用心琢磨,我的付出很快得到回报。近年来,我每年至少有8至10篇有份量的通讯、理论文章发表在《中国红十字报》,连续多年被总会报刊社评为年度新闻作品一等奖。此外,《大众日报》、《联合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山东机关建设网等媒体也刊登了很多我撰写的消息、通讯、理论文章等。
摸索出写作经验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到各市红十字会讲解新闻写作经验,培训宣传骨干。2016年5月,我有幸受邀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联合举办的2016年度新闻传播业务培训班,以“我是如何发现与报道新闻的”为题,向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宣传骨干分享我的新闻写作体会。
文化研究: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
注重新闻写作的同时,我还注重从三个方面推动红十字文化传播:重点宣传、典型宣传和红十字文化研究。
重点宣传主要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借助主流媒体影响力,提高宣传效果和知晓度,如推动核心业务工作、清明追思会等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平台播出。
典型宣传是开展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推荐宣传活动,讲述红十字故事,唱响红十字好声音。借助省及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济南市十佳优秀公务员、济南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成海,淄博市服务群众好书记、市红十字会秘书长王胜增,无棣县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建设等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全面深度报道。
此外,近年来我们还在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深入开展儒家文化与红十字文化理论研讨活动,并将理论研究成果结集成册,同时编撰《山东省红十字会系统优秀新闻作品集》。在省红十字会带动下,济南、青岛、临沂等市的红十字文化研究也风生水起、成绩斐然。
其中,青岛市红十字会编辑出版的《红十字之父——享利杜南传》《红十字之魂——莫瓦尼埃传》得到中国红十字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全国红十字会系统的一致好评,成为向全社会普及红十字文化的推荐书目。临沂市红十字会联合社科联等单位开展了沂蒙精神与红十字文化研究,组织力量编写了《红会90年》《理论与实践》《红十字视点》《奉献与回报》《人道的力量》等5本红十字文化丛书,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研究红十字文化的热潮。
今年4月,我还邀请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池子华教授到山东讲解红十字文化的渊源与历史,聘其为临沂市红十字文化研究顾问,并就成立山东省暨临沂市红十字运动研究分中心等达成初步意向。
2016年,会里安排我担任办公室主任,虽然事务性工作挤占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但一有空,我依然乐于撰写文章传播红十字文化。每一篇文章的发表,都能给我带来较大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条路,我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
(作者系山东省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