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东省第1087例、临沂市第95例、市直教育系统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临沂实验中学教师王景峰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返回临沂。
自12月22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入院以来,经过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注射动员剂、造血干细胞采集等多项流程,王老师的造血干细胞最终采集成功。据悉,从王老师身上抽取的造血干细胞,目前已到达患者所在地,王老师的“热血”即将救助一名8岁的患病女孩。
远在河南的患病女孩父亲给王景峰寄来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信中讲道:“孩子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后,保守治疗了3年多,医生告知只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家人的骨髓配型都没有达到要求,不是最佳供应者。在我们绝望的时刻,遇到了好心的您……”孩子父亲非常感谢王景峰同志的爱心,表示正是因为这个善举,给了他们整个家庭希望,孩子才能有机会重返校园,重新领略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如果有机会我们真的想当面向您表示感谢,以后您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话语真诚,感人至深。



王景峰同志也给女孩回了信,向她表达了祝福。据悉,王景峰老师在捐献的过程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注射动员剂的几天正逢济南降雪,王景峰每早、每晚顶着雪花,毅然地往返了一趟又一趟到医院的路程,共注射了九针动员剂。捐献前关节部位的疼痛并没有阻断她助人的愿望,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抗疼妙招——追剧《觉醒年代》。虽为90后,但身为班主任和历史老师的她,在平时没有闲暇时间看剧,然而在住院捐献期间,她追起了这一部口碑极佳的年代剧,也靠它成功度过了一针又一针带来的痛感。
随着王景峰同志的返程,临沂市2021年度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故事”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医学界治愈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手段。非血缘关系移植成功配型的几率非常低,仅有十万分之一。截至2021年12月1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人数已达299万人,实施捐献12521人。我市从2006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着力打造了“红十字爱心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品牌项目,生命捐献事业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市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累计已达1.46万人,实施捐献95例,入库志愿者和实现捐献人数均居全省第三名。
相信,随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先进事迹的持续报道,越来越多的有爱心的健康适龄人士将会加入到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为促进人类健康、传递社会正能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