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39-8129682
  • lyshszh@ly.shandong.cn
  • TOP

     网站首页  机关党建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信息公开  我要参与 
     组织信息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组织网络 
     组织会议 
     时政要闻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基层新闻 
     典型经验 
     应急救援 
     应急救护 
     人道救助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财务信息 
     募捐资格 
     物资捐赠查询 
     资金捐赠查询 
     物资捐赠使用公示 
     资金捐赠使用公示 
     社会捐赠公示 
     红十字会员 
     红十字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应急救护培训 
     我要求助 
     捐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业务工作 >> 应急救护 >> 正文

应急救护

    临沂市红十字会2020年“5·8”红十字博爱周主题活​动之六——临沂民国时期红十字会组织发展历史回顾
    2020-05-19   审核人:

    刘纯一

    民国14年(公元1925年),费县仲村区武沟社(今属平邑县武台镇)蒋里村刘纯一(中国红十字会正会员),从黑龙江省返回故里,设立“中国红十字会惠民分会—济南分此”(当地俗称“坛”),刘纯一任负责人,李宗明兼负文案事务,在本村和邻村按照“一次缴纳25枚银元会费或每年缴纳5银元会费连续缴纳6年”的标准,发展“中国红十字会正会员”和缴纳适量会费(善钱)发展普通会员(劝募员)的方式,发展正会员2名、普通会员(劝募员)30余名;对正会员发给由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惠民分会签印的《护照》、胸章、袖章等证件,并配穿黄色红十字会制服;对普通会员(劝募员)发给由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惠民分会签印的《护照》、胸章、袖章等证件。其后,分别在邻村西近台、北武台(今属武台镇)设立普通会员活动处,由郑玉存、肖鸿运分任负责人,发给由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惠民分会签印的门牌、会旗等证件。至盛时,刘纯一所设的“中国红十字会惠民分会—济南分此”发展普通会员(劝募员)100余名。刘纯一在本村开设红十字会活动场所,通过设“坛”讲解、“拉洋片”等形式,对会员、民众进行会务知识传播。

    时年,该红十字会以“博爱恤兵”为宗旨,组织会员进行劝募,开展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救护伤病、劝阻战事、保护平民、掩埋弃尸等活动。

    民国28年8月(公元1939年8月),刘纯一受八路军115师343旅独立团某部相托,劝和本地会道门组织“无极道”不再袭扰该部时,因故引起该会道门组织猜疑,致其迫害追杀,再次避往黑龙江省亚布力地区谋生。其后,该红十字会发展中断,日渐萎缩,至1949年相关活动停顿。

     

    刘纯一之子刘吉仁记述红十字运动发展情况

     

    刘吉仁

    一、我地红十字会的起源和发展

    我村位于蒙山腹地,北依大平顶,东临龟蒙巅,西接云头山,南望黑山,村中有一条小河流过。这里是我们先人和乡邻赖以生息劳动的地方,民众素有朴实善良,扶贫济困的美德,他们勤农耕、恶强权、笃慈善、御外侮。我的父亲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生在一个中等农家,但其自幼勤耕求善,为人朴实敦厚,早年因父教谨严,为图立志,携家人到关外谋生。时值东北地区为日俄帝国所争夺,日俄战争爆发,东北人民遭难惨重之后,当地红十字会活动比较活跃,我父目睹红十字人员医疗伤病员,给贫民施衣、施米、施药、施棺、掩埋尸体等善举后,深受影响,立志入会为民“行善济困”。民国14年(1925年),我父带领全家返回家乡途径济南时,中华民国济南政府为赈济黄河水患受灾灾民、广招募员,我父即欣然加入红十字会,领取红十字制服一套,制服为黄色,帽子和上衣领口、胸前、袖子上均有红十字标志。同时还领有门牌、会旗、会徽、袖章、护照、药包等证件和物品。袖章中间是个红十字,两边是“万国联盟”四字,会旗和袖章格式相同,上面也标有“万国+联盟”,护照上印有“各军界一体保护”字样;门牌上写着“中国红十字会惠民分会~济南分此”;会徽上铸有“中国红十字会正会员”等字。

    会旗

    门牌

    会徽

    护照

    胸章

    袖章

    我父与当年夏天(约在古历6、7月份)回到家乡后,就开始发展了红十字会组织,先在本村发展了近30人加入红十字会,然后又在西近台、北武台、依山庄等村发展了红会会员,截至到1947年共发展近百人加入了红十字会。我们这些老会员就是那时发展的。在我们入会时,我父亲先给我们讲述入会的目的和红会的宗旨、性质等,那时的宗旨为“恤兵博爱”和“人道主义”,教育我们在入会后要行好事,不做坏事,救难民,济贫困,为民众修路筑桥。一年交一次“善钱”(会费),多少不限。我们在入会时,由我父口授,让我父发展的会员李宗明写明我们的姓名、性别、年龄、志愿等到外地盖钢印(去济南还是北平不详),回来后发给我们门牌、护照、会徽等,我们这些会员当时称为“劝募员”,没有制服,门牌、护照上标有“中国红十字会普通会员”字样。我父当时还有几本战伤救护教材(南军、北军的不详,为军阀在津浦作战时印发)。

    二、红会组织成立后,开展的一些活动

    我父刘纯一回村后,就带领发展的会员开展了一些以“恤兵博爱”为宗旨活动,为民众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救护伤员、劝阻战事,受到民众称赞。民国14~17年,山东大部地区遭受严重旱灾,蒙山前怀忧甚。民国17年(1928年)就是当地历史上有名的饥馑之年,当时赤地千里,哀鸿遍野,饿殍载道,苦不堪言,四村八乡的民众家无宿粮,多数人家断炊,只好到仲村西北的武岩庄挖坩子土充饥,许多人因吃的太多,以致大便干结而死去。更因匪盗蜂起,袭扰村庄,抢钱夺粮,民不聊生。民众因饿病而死者甚多,这种情形下,我父带领会员,背着红十字药包,救人治病,藉慰伤员,多次用自己的积蓄到济南购买药品,施药救人。1938年,步行去济南买药途径泰安时被日本侵略军捉住,在日军搜身时,发现身穿红十字制服后始被放行。在一次抗击土匪的战斗中,李大信、郑传宝、王兴让负伤,我父施药治疗,治愈了他们的创伤。我父根据伤病员众多的情况,想办一个红十字医院救治伤员,因条件所限,未能办成。1941年,会员肖鸿运在区中队负责人葛玉亭的介绍下携带药品到八路军驻地马家峪、泽国庄一带抢救八路军的伤病员近两年,1942年秋天,八路军营内流行疟疾,许多战士受到疾病的折磨,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肖鸿运在缺医少药的白色恐怖下,利用家传秘方进行治疗,使很多战士很快恢复了健康。

    肖鸿运

    我父还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身体力行和教育会员,劝阻战事,平息争端。1944年会员肖鸿运被日寇抓去出夫(伕),在蒙阴城逃回行至白马关时,一个与肖鸿运认识的汉奸,无意中透露出日寇、汉奸要袭击火烧马家峪的消息(头一天刚袭击火烧了泽国庄),于回到家的深夜,说服家人,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赶到马家峪找到当时的村长李宗义,向他报告了日伪军要偷袭马家峪的情况;马家峪根据报告,采取了应急措施,由于马家峪防范严密,谎称马家峪八路军众多,使汉奸畏惧而未敢妄动。在肖鸿运送去消息之后,卧龙坑村郭永学也送去了同样的情报,证实了肖鸿运报告的真实性。1940年[1],时因土匪较多,各村都组织民团抗击土匪和游兵败军。八路军115师在西近台驻军时,由于民众认识不清,意欲抗击,部队首长罗荣桓派人找到我父,通过红十字会与赵兴林区长一起做民众的工作,我父给各村说明八路军是穷人的军队,各村知道后变抗击为慰问。那是我们这一带还有一个叫“无极道”的土匪组织,盘踞太平顶,多次袭扰115师防地,部队让我父一并说服他们,经交谈,土匪同意讲和;在一天深夜,我父领着土匪头目去115师讲和时,行至我村西南,因部队哨兵不明情况,误放了一枪,土匪头目认为我父想引他们被八路军消灭,因此土匪追抓我父,我父无奈,再次逃到东北,后在东北病故。

    我们在加入红十字会后,也积极开展了许多活动,为救护伤员,扶危济困做了一些好事。我父先期发展的会员郑玉存(郑传修之父),为西近台村的红十字会会长,在一次打土匪的战斗中,高举着红十字旗抢救伤员,被惨无人道的土匪打死,又把他的尸体用火焚烧,西近台村的红十字会会员不忍土匪暴行,把尸体抢出后安葬。1947年9月,我军在攻击仲村守敌的战斗中,有一个黑瘦脸,个不高名叫刘永x的战士腿部受了重伤,我军撤离时,他因伤势过重,未能随军撤走,行至云头山时昏倒在地,被人发现告知了我村会员李宗明,李宗明连夜把他背到桃树沟的山洞里掩藏起来,对其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送吃送喝达47天,经过治疗,伤势基本痊愈,在区中队的协助下,李宗明把他秘密送往山后(新泰一带)交给区中队指导员曹玉常,转到部队后防医院治疗,临分别时该伤员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队李宗明说:如果他活着,一定来看望李宗明。1947年,国民党还乡团在仲村安设据点,四处抓捕和杀害我革命干部和亲属,我村曹玉常全家参加革命,曹玉常在区中队工作,其二弟为游击队骨干,三弟在我部队八师当兵,李宗明同其他会员冒着生命危险,把曹玉常的父母接到家中,藏在南园里,保护和照顾他们的生活达一年之久,至到全部解放后,才把曹的父母送回家中。

    三、红会组织中断活动和文革中的情况

    自我父逃走后,我地红十字会失去了领导者和组织者,会员各自活动,随着形势的变化,自1949年之后红会活动逐渐减少,在“肃反”“四清”等运动中,由于偏面的强调阶级斗争,极左思潮泛滥,认为红十字会行善做好事是“封资修”的产物,没有阶级性,多次受到批判,我也多次被审查、被抄家。“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开始后,红会组织受到更大的破坏,极左思潮不允许有别的组织存在,把红会组织当做“反动道会门”,列为牛、鬼、蛇、神加以批判,对红会会员进行人身攻击,李宗明则被折磨的精神失常。多次被抄家,红会的门牌、会旗、会徽、袖章、护照、药包等物品几乎全被没收和毁坏。但是,在动乱之中,我们始终相信红十字会组织是专做好事的组织,是受绝大多数人欢迎的,红十字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因此,我们想方设法保护和收藏红十字会的物品。在我挨斗被抄家的时候,我暗暗的让我妻子把父亲留下的会徽藏在屋檐下,肖鸿运把门牌、护照等埋在地下,压在门前的石板下,“文革”结束后才挖出,可惜的是除门牌外,其他的物品皆以腐烂;郑传修则把帽徽藏在坟墓中(现未找到),仅存胸章三个。粉粹“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红十字会事业十分重视,我乡也成立了红十字会。我们在报纸上也看到了有关红十字方面的报道,确信红十字事业又有了新的生机,我们逐渐解除了因长期受攻击造成的后怕,由李宗明等人上访省、地红十字会,省、地、县领导十分重视,多次找我们交谈情况,是我们放弃了疑虑,踊跃的参加红十字活动,主动地献出了我们保存多年的红会文物,重新以红十字会会员的身份去做符合“人道主义”宗旨的活动,我们感到欢欣鼓舞,我们愿为红十字会事业发出最后的光,在开展活动中充分发挥老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回忆和整理老红会的活动史,提供红会研究史料,为红十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真诚的希望新的红十字会员和红十字工作者,在繁荣安定的今天,为了红十字事业去努力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服务。

     

    民国时期会员

     

    左起于汝存、郑传才、李宗明、xx、刘吉仁、肖鸿运、刘宣、王德祥、郑月英、郑传启

     

    刘纯一(1882~1964),武台镇蒋里村人,中国红十字会惠民分会正会员,民国时期平邑红十字会组织的创始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于一中等农家,父教谨严,自幼勤耕求善,为人朴实敦厚。早年为图立志,携家人关外谋生。时值东北为日俄战争爆发,民众遭难惨重。目睹当地红十字会医疗伤病员,给贫民施衣、施米、施药、施棺、掩埋尸体等善举后,深受影响,立志入会为民“行善济困”。民国14年(1925年),返乡途径济南时,中华民国济南政府为赈济黄河水患受灾灾民、广招募员,即欣然加入红十字会。是年夏,回到家乡后,开始发展红十字会组织。先在本村发展了近30人加入红十字会,然后又在西近台、北武台,依山庄等村发展了红会会员,截至到1947年共发展会员近百人。在当时市县均未设立红十字会的情况下,带领会员开展了一些以“博爱恤兵”为宗旨的活动,为民众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救护伤员、劝阻战事,受到民众称赞。后,因为土匪组织与八路军115师某部劝和未果,致匪追抓,再次逃往东北黑龙江省亚布力一带,渐无音讯。

    刘吉增(1930.8~1991.8),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刘吉义(1914.9~1991.1),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李宗明(1924.1~1991.11),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兼做会内文书工作。曾冒着风险救治受重伤的八路军战士和掩护革命家属,积极参加会务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肖鸿运(1913~1991),武台镇北武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负责其本村会务工作。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组织带领本村会员济贫困、救危难、为群众治病疗伤。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撰有《早年加入红十字会的回顾》的回忆文章。

    刘吉礼(1918.12~1995.1),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王德祥(1917~1999.7),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郑传才(1924~1999),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刘吉仁(1914~2001),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17年(公元1928年)由其父刘纯一发展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47年参加工作。1988年被选为武台乡红十字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1991年被当选为山东省红十字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撰有《红十字在我心中》回忆录。

    郑传效(1919~2002),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刘宣(1919.1~2004.12),武台镇蒋里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郑传修(1921~2004),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郑月英(1939~2008),武台镇东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于汝存(1921~2011),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1989年被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郑士柱(1903~1981.9),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

    郑现仁(1921.8~2003.1),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

    郑现义(1923~1987.5),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

    郑现斌(1902~1955.11),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

    王现信(~1980.11),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

    王生祥(1931~2010.10):武台镇西近台村人,民国时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惠民分会济南分此普通会员。入会后,遵循“恤兵博爱”宗旨,参与救护伤员,扶危救困活动。

    【关闭窗口】
  •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府佑大厦B座10楼   电话(传真):0539-8129682   邮编:276001
  • 电子邮箱:lyshszh@ly.shandong.cn

临沂市红十字会 主办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6973号   技术支持: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