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39-8129682
  • lyshszh@ly.shandong.cn
  • TOP

     网站首页  机关党建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信息公开  我要参与 
     组织信息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组织网络 
     组织会议 
     时政要闻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基层新闻 
     典型经验 
     应急救援 
     应急救护 
     人道救助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财务信息 
     募捐资格 
     物资捐赠查询 
     资金捐赠查询 
     物资捐赠使用公示 
     资金捐赠使用公示 
     社会捐赠公示 
     红十字会员 
     红十字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捐献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无偿献血 
     应急救护培训 
     我要求助 
     捐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业务工作 >> 应急救护 >> 正文

应急救护

    山东省红十字会2023年第8、9期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在临沂市开班
    2023-04-11   临沂市红十字会网站 审核人:

    4月11日上午,山东省红十字会2023年第8、9期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在临沂市开班。临沂市红十字会举行开班仪式,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长江,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张清华等出席仪式,市红十字会三级调研员于长水主持并讲话。

    会议指出,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群团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传统业务和法定职责。临沂市红十字会近年来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2万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20万人次,形成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会议强调,年初山东省红十字会启动“红十字应急救护综合能力提升行动”,要求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不断夯实应急救护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全面提升应急救护工作水平。省红十字会支持我市举办2期救护师资培训班,将有力增强我市救护师资能力,扩大救护师资规模,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23)和省红十字会事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要求,本次培训班经过前期的充分筹备,内容丰富,课程紧凑,各位授课老师要尽职尽责、做好教学;全体学员要珍惜机会,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一要立足大局,着眼长远。要将本次培训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融入全市安全发展大局,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建设平安健康临沂”的具体行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红会力量。二要精益求精,学以致用。要将此次培训作为服务群众和基层的重要抓手,组织学员学深学透,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应急救护培训教学水平。在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学员们要继续开展并推动本系统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向更多的群众普及知识和技能,尽早成为我市应急救护讲师团的行家里手和应急救护品牌讲师,创新发掘品牌课程。三要统一行动,服从安排。要切实增强学习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严格执行学习日程,统一行动,听从指挥,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要积极参与理论教学和现场实操,勤学苦练,实现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的“双突破”,将全市师资培训质量推向新的高度。

    据悉,本次培训班由山东省红十字会主办,临沂市红十字会承办,临沂市人民医院协办,严格按照总会教学大纲要求,设置了大量优秀的专题教学和现场实操内容,邀请了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王法胜、沈洪亮、王金龙、刘立、高培花、石磊老师进行理论授课和操作实践指导,同时也邀请了有关专家进行相关专题的授课。培训内容包括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思政教育、生命教育、救护概论、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心理援助、救护教学方法等,通过授课、实操、试讲、考核等多个培训环节,学员完成全部培训课程并经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山东省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师资证书。

    各县区红十字会及各有关单位选派的60位优秀学员,临沂市红十字会、临沂市人民医院相关部室工作人员及授课老师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关闭窗口】
  •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府佑大厦B座10楼   电话(传真):0539-8129682   邮编:276001
  • 电子邮箱:lyshszh@ly.shandong.cn

临沂市红十字会 主办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6973号   技术支持: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